学生体质下降约谈相关负责人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5-19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本报讯(记者 李见新 陈强)近年来,河南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,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,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。近日,河南省印发《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要求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,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;以兴趣为引导,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,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;面向全体学生,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、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。

    河南提出,要以培养学生兴趣、养成锻炼习惯、掌握运动技能、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,构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。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,并为普通高校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,以多样化内容吸引学生积极选修体育课。严禁削减、挤占体育课时间,有条件的地方可为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时。

   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和体能素质,为高中阶段的专项学习奠定基础;普通高中要依据学生运动兴趣选项分班教学,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;中职学校要组织实施体育教学,提高学生体育素养;高校要开设不少于15门体育项目,帮助学生形成运动专长。

    要健全学生体育锻炼制度,将学生在校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。根据学校实际,采取每天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、无体育课当天安排活动课以及每天一次活动课等不同模式,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。

    河南提出,小学根据每周16—18学时教学工作量配一名体育教师,中学根据每周12—14学时教学工作量配一名体育教师,普通高校根据每周10—12学时教学工作量配一名体育教师。各地要利用现有政策和渠道,按标准配齐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研人员。鼓励优秀教练员、退役运动员、社会体育指导员、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兼任体育教师。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培训,为乡村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编写专用教材,举办专门培训。

    河南强调,要构建课内外相结合、各学段相衔接的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。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。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的分量,把体育科目纳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。加强体育教学质量监测,建立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情况定期监测制度。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、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。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,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“一票否决”。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学校体育专项检查,建立约谈有关主管负责人的机制。